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

《群仙祝寿》创作过程

发布时间:2021-05-15 点击次数: 打印 字号:


       2021年5月,初夏,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、花鸟系主任、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周午生《寿》创作过程

图片


周午生1975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,祖籍河北任丘。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。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、兼花鸟画系主任,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,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。


▾  240cmx200cm宣纸已准备就绪,静待点染。  ▾ 

图片


▾  创作开始  ▾ 



图片


        没骨花鸟画,最初起源于北宋徐崇嗣。北宋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记载徐熙作花卉“更不用笔墨,直以彩色图之,谓之没骨图”。徐崇嗣承熙变格,不使用墨线进行勾勒,而是直接用色彩进行创作。“不用墨线,直以彩色”,这比较直观的呈现了没骨画的技法特征,而这次参展的作品就是没骨画法。







图片


图片


        周午生教授创作前早已胸有成竹,既不要铅笔打稿,也不用炭笔起形,直接落墨,妙手生花。前景从左下方的石头开始入手,勾勒出石的大致轮廓,然后写就老树粗干,再点出几片桃叶,整幅作品的构图已经跃然纸上。







图片


 图片






        没骨画不同于工笔画技法的是花的枝叶都是用颜色一遍直接画成,色与水的比例控制得当,既不能过于浓重,使颜色发焦,在纸面硬结;又要适当地让水分流动,而不能过多,造成颜色积压在纸上,失去明净、清雅的特点。在花头部分用了石色,并且用分染、罩染的方法经多遍画成,与工笔画的渲染是一致的,即用植物质颜色打底,用矿物颜色罩染。


图片


图片


图片

     没骨花鸟画技法的典型形态,以颜色或墨直接画出花鸟形象,不勾边线,然后通过勾筋点提的方式强调骨力与结构的一种技法。如果从造型的细节、结构的变化来看与工笔画法是一致的,表现出了花卉的物理特征。不同于工笔之处在于一方面这幅作品没有勾勒边线,而是在关键的结构处,如枝蔓交叠生长、前后穿插处,用重色点提,以达到强调结构关系的作用。


图片


图片

         周午生教授曾言“历代创新大家,多吸收没骨法以蘖新生”,他的绘画实验有两种极端表现,一为极简,一为极繁,也可以说是一疏一密。所谓简者,择其要述之一二,不及其余。画面空灵而生动;所谓繁者,意象叠加,铺天盖地,如梦如幻。本次创作正是其繁之表现,密中有疏,疏中有密,虽为花鸟画,却有山水一般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,这与物象位置的经营及疏密的处理有着直接的关系,充分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格局与胸怀。


图片


图片

        画没骨画撞水撞粉和传统技法差不多,但周午生教授更强调一个“活”。他很注意粉的薄厚,浓淡,有意识的去破或是增加质感,使得白粉和颜色保持一个舒服的对比度。由于水的渗化,就形成虚实,清混,亮暗的对比,也避免了注粉呆板的现象。周午生教授强调,注粉要把握好水头儿,水头儿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画面效果。水头儿包括底色的干湿程度,和白粉的干湿程度,点上去之后会不会冲粉,都是和水头儿大小有关系,总之撞水撞粉既要让水和色相互渗透,又要控制,让它达到你想要的效果还能出奇效。



图片

        勾叶筋在没骨画中是非常重要的,是骨和肉的统一。它可以增强精神,也可以醒其结构。流水线也是常见的一种方法,它的作用一方面起到了物体结构之间的区分,另一方面防止两个物体之间的颜色相互混串,颜色变脏。但是这种做法也并不是绝对的,要达到灵动的效果,有的水线之间可以相互渗透,并不是机械地要求,可以做到灵活运用。其实往往留的太齐整,反而失去了画面的灵动。勾叶筋还可以起到遮挡水线的不足,或者趁湿勾叶筋,这些方法都是可以同时使用的。


图片


图片




图片





        点睛之笔需有平心静气 ,历代创新大家多吸收没骨法以蘖新生。创作构图时边角在大多都以一笔带过,周午生教授看来恰恰是出彩之处,更需苦心经营。没骨画不同于工笔之处在于作品没有勾勒边线,而是在关键的结构处,如枝蔓交叠生长、前后穿插处,用重色点提,以达到强调结构关系的作用。 

图片

【群仙祝寿】 创作完成

材质:纸本  尺寸:240cmX200cm
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1、如果您喜欢微信内容,请点击右上角【分享到朋友圈】

2、更多关于周午生信息敬请关注

周午生官方网站:http://www.zhouwusheng.cn

官方微信公众账号:zhouwushengart

图片



艺术简介 | 艺术动态 | 艺术展览 | 作品欣赏 | 文章著作 | 艺术评论 | 市场讯息 | 媒体访谈 | 联系方式

版权所有:周午生艺术官网 © 2013-2022备案号:津ICP备13005987号 技术支持:新动力网络 

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448号